• 中韩贸易格局逆转,韩媒哀嚎:真的没啥能卖给中国了?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41    点击次数:133

    韩国第一财阀来中国“拜码头”

    在韩国媒体面前不苟言笑的李在镕

    站在雷军身边全程微笑脸

    他当然极不情愿

    可这正是中韩贸易易位的缩影

    前言

    3月22日,当韩国第一财阀,三星集团掌门人李在镕,到小米汽车工厂参观,全程微笑脸的时候。

    当年,雷军为了得到三星的供货,跟三星高管吃饭,连干5瓶红酒,喝完后连忙道歉:“是我们的不对,我们做得不对”,如今这段卑微的过往还历历在目。

    都说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,现在只用了10年就反过来了,这不仅是雷军的胜利,更是中国制造对韩国的胜利,虽然他们现在还嘴硬,但也让他们开始低下高傲的头颅。

    那究竟是为什么呢?李在镕的危机感又从何而来?

    2024年,三星集团的日子,表面看着过得还很滋润,营业利润同比增长近6倍,净利润同比增长131%。

    可只有李在镕明白,三星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,他甚至号召管理层抱着“向死而生”的觉悟,在危机中自救。

    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后才发现,三星在核心半导体的研发和代工业务增长乏力,AI产业没有突出表现,内存业务落后对手SK海力士,电视、智能手机全球市占率开始下滑。

    在科技领域,往往不起眼的“略有下滑”,一旦步入下滑轨道,走下坡路的速度一定会超乎想象,雪崩式的塌方可能近在眼前。

    三星的困局,正是韩国经济困局的一个缩影,而且远远不止于此,现实只会更加残酷,这正是韩国各界无比焦虑的来源。

    韩国工商界更是发出哀嚎:我们真的没有什么商品,能卖给中国了。

    中韩经济也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决,中韩贸易博弈,路在何方?

    韩国经济奇迹

    1992年,是个特殊的时间节点,中韩两国打破隔阂正式建交。

  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,他们创造了汉江奇迹,汉城从一片废墟中,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大都会,民族自信心爆棚。

   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举办,更是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韩国的经济发展活力。

    直观点来说,二战以后,人口规模5000万以上,从发展中国家转变成发达国家的,有且只有韩国一家,韩流更是肆虐全世界。

    人均GDP更是从1963年100美元,飞速增长到2018年的31363美元,55年间增幅高达313倍,直接进入发达国家的序列,这就怪不得人家有资本嘚瑟了。

    无法忘却的韩流

    1992年,我们的改革开放大潮正如火如荼的展开,韩国开始利用资本和资源技术优势,纷纷到我国投资建厂,辽宁、山东等地,大量韩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。

    进入新世纪,随着网络和手机的快速普及,韩流不可阻挡的席卷了我们的生活,韩服、韩餐、韩剧、韩国组合,甚至买了韩国综艺版权的《跑男》,现在依然还在跑。

    这种韩流对我们的冲击之势,现在的小孩可能根本无法理解,但却刻进了80、90后一代人的记忆里。

    经济发展伴随着文化的输出,韩剧《大长今》《浪漫满屋》《太阳的后裔》《来自星星的你》等等,将韩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疯狂输出,让青年对韩国产生向往和好感。

    韩国综艺、韩国组合捧红了无数的韩国明星,让全世界的青少年趋之若鹜,直到近些年韩国演艺圈的光环被扎爆,才让全世界见识到韩娱的水有多深。

    没错,《来自星星的你》男主金秀贤,最近又塌房了。

    当时的韩国货就是高端的代名词,无数代购疯狂往返于中韩两地之间,韩国免税店成了中国代购的扫货场,只要人肉背回来就不愁销路。

    韩国的三星和LG手机、电视等家电,曾经是高端的代名词,三星手机一度占据我国手机超20%的市场份额,一家独大,赚的盆满钵满。

    韩国的现代、起亚汽车都自带外资品牌光环,高峰时期在与日系、德系、美系车的围剿下,依然能够拿下7%~10%的市场份额,一年销售300余万辆。

    从顺差到逆差

    1992-2022年的30年间,中国对韩国的贸易一直都是逆差,也就是我们花钱买了更多韩国货,韩国跟我们买得少,大白话就是韩国赚了我们30年的钱。

    上天是公平的,总是会眷恋那些不知疲倦、勤奋工作的人们。

    2018年,中国对韩贸易逆差一度高达556.4亿美元,是中国的第二大逆差来源国。

    2022年,中国对韩贸易逆差收缩至370.46亿美元,黎明即将到来。

    2023年,中国对韩贸易首次出现顺差127.64亿美元,较2022年大幅收窄,韩国对华贸易的优势彻底被终结。

    数据来源:金十数据

    韩国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,内心也当真是不服气,可是再这么发展下去恐怕饭碗就不保了,一查不要紧,没想到曾经引以为傲的半导体出口,已经严重下滑。

    韩国的半导体芯片一度占其总出口额的20%,但是随着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的围追堵截,我们不得不发展国产替代,没想到经过几年的发展,出口量已经直接冲击了韩国市场。

    2023年韩国存储芯片出口,同比暴跌49.7%,系统芯片下滑17.5%,中国中芯国际等企业,通过成熟制程技术扩大产能,进一步挤压了韩国的市场份额。

    曾在中国大把赚钱的韩国汽车,如今的市场份额占比不到1%,现代和起亚汽车,甚至把生产线都卖给中国企业了,在新能源车赛道更是毫无优势。

   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上,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达60%以上,是韩国的3倍,但韩国的原材料严重依赖中国,部分领域依赖度达到82%-100%,我们对韩国的顺差达到近百亿美元。

    10年前,三星卡小米脖子的液晶面板,中国的京东方、TCL华星已经攻克关键技术,国产柔性OLED屏幕的国产化率达到98.2%,雷军再也不怕被三星断供了。

    智能手机方面,曾经不可一世的三星,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份额不足1%,LG更是早就没了踪影,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小米、华为等国产手机所占据。

    韩国不仅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丢了不少,在国际市场上,半导体、汽车、锂电池、造船、家电、智能手机、液晶面板、化工材料等领域,也全面受到中国制造的轮番冲击。

    韩国人爱上中国货

    曾经红极一时的韩国制造和韩流,再也没了往日的雄风,日常生活中已经明显感觉到,韩国元素已经越来越没存在感了,还不是中国制造够给力吗?

    反倒是对韩国免签后,韩国年轻人纷纷打卡上海,一个个显出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,他们彻底被潜意识里的固有思维所击败,中国原来比韩国还更现代化。

    曾经被韩剧里烤肉、泡菜、炸鸡、部队火锅等韩餐,馋的口水都流出来了。互联网对账以后才发现,原来他们是真吃不起蔬菜、水果,一个苹果都要分成八瓣儿吃,西瓜更是不敢奢望。

    如今韩国人到中国餐厅就餐,看着免费的西瓜两眼发光,也难怪他们一个西瓜上百块人民币,吃一次西瓜跟吃大餐似的,谁羡慕谁一目了然。

    由于韩国米价是我国的三四倍,高额差价下催生了“粮食水客”,靠“人肉”背运大米赚差价,到中国旅行回去带点大米,甚至能把机票钱给省出来,像极了曾经的济州岛代购。

    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喜欢上了中国货,各种琳琅满目、物美价廉的小商品,统统都喜欢,跨境电商异常活跃,他们才终于发现,中国商品可太像样了。

    写在最后

    三星李在镕,号召管理层“向死而生”,积极进行战略转型。

    曾经可怜巴巴的乙方小米,如今已经成了三星在智能手机和半导体的重要甲方,小米汽车也是三星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潜在客户。

    三星不敢也不能放弃中国市场,他们希望抓住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机遇,扩大芯片、面板、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合作,可谓意义重大。

    李在镕对雷军态度的转变,就是中国对韩国制造的压制,起了作用。

   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,一切都是实力决定的。

    好戏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
    ——END——




    上一篇:没有了
    下一篇:没有了